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主办

设为尊龙凯时ag旗舰厅尊龙凯时app官网首页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浮山与桐城派-尊龙凯时app

时间:2009-11-25 10:27:42

(浮山夕照,谢思求摄)

文/汪学勤

浮山是一座文山。人文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清代桐城派等相关作家写下大量记游浮山名胜的诗文,是浮山历史文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流派,影响清代散文创作一百多年。他们的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史称“桐城派三祖”的方苞、刘大櫆、姚鼐是清代桐城县人,因而称其他们为桐城派。按解放后行政区划,他们祖籍与出生地都是枞阳县人。准确地应称为“枞阳派”。这些作家故乡在枞阳,离浮山不远。浮山悠久的佛教文化与人文历史,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他们登临览胜。方苞、姚鼐、刘大櫆多次到浮山并写下游记,收录在《浮山志》、《桐城派文集》和《古代历史散文选》等著作中。成为浮山珍贵的文化遗产,泽被后世。

方苞(1668-1749)现为枞阳义津人,1706年进士,1711年因为戴名世《南山集》写序而株连入狱。因文才盛名,后得到康熙皇帝恩赦,才逃过这一劫难。方苞是桐城派创始人,有开山祖师之称。提出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义”就是“言有物”,即文章应有充实的内容、鲜明的主题与思想。“法”就是“言有序”,即文章要有一定的章法,结构要清晰,要讲究表达技巧。主张古文应讲究“雅洁”,反对俚俗与繁芜。方苞散文《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体现了他的散文创作理论。在1709年和1724年方苞两次到浮山游览,并写下了《再至浮山》。文中借宗六和尚赞扬浮山“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并赞扬“浮渡之胜,相期筑室课耕于此”。这几句话是说浮山的洞天佛地,景点名胜世间稀有,以往根本没有看到过,并表达将来在浮山建房居住、读书讲学、躬耕这世外仙境的意愿。

刘大櫆(1698-1780),现为枞阳县汤沟镇人,他师事方苞,得到方苞的指点。他继承和发展了方苞的散文理论,他在《论文偶记》中指出“神气”是散文中最精妙的境界。“盖音节者,神之迹也,字句者音节之矩也,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阐述散文应在“字句中讲究音节,在音节中体现神气”的要义。刘大櫆的这些文艺理论得到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推崇。朱先生在美学论文《散文的声音节奏》里阐释刘氏“神气”这一文学主张,认为现代散文也应讲究音节,讲究文字的音律,讲究语言的凝练。

刘大櫆对浮山十分钟爱,多次到浮山登临览胜,他对浮渡山水怀有深情厚意,对浮山许多景点考察细微。他写的《浮山记》收录在《浮山志》中,文章描写浮山景点一百多处,有2500多字,在收录的历代游记浮山的文章中,算得上最长的一篇。章法严谨,结构清晰。记游浮山景点方位层次分明。描摹事物抓住特征,准确生动,文字也十分简洁流畅。仅举两例:紫霞关是浮山景中一绝,刘氏写道:“出金谷而左,陟其肩,有大石穹起当道,两极中虚如植玉环而埋其半于地。自远望天光见其下,如玄月焉。”仅四十余字就写出了紫霞关的特征,巨石如圆形拱门,从东南方向仰视这巨石像一轮圆月悬在空中。首楞岩又叫棋盘洞,是游人小憩胜地,刘氏几笔勾画则须眉毕现:“首楞岩在师吻内,其中凿石为几榻,可弈可饮,可以望江南诸峰,如在宇下。”仅三十几个字而传神。一百多处景点写得层次分明,鲜活灵动。除了章法与笔法功力深厚以外,还需要对浮山轮廓整体把握。关键还要有对浮山一往情深的热爱。

姚鼐(1731-1815),现为枞阳县钱桥镇人,1763年考中进士,曾任《四库全书》编修。43岁(1774年)辞官回乡,在家乡、南京等地讲学四十余年。姚鼐是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强调文章“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他注重写文章要有观点和思想,论据例证要准确、充实,要讲究表达技巧和修辞,要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其名篇《登泰山记》体现了他的散文创作理论,现编入高中语文课本。

姚鼐对浮山留下的墨宝是《左仲孚诗序》。左仲孚是姚鼐的亲戚,也是姚鼐的朋友。左仲孚游浮山回来写了许多诗,结集请姚鼐写序。姚鼐欣然命笔,于是便有了这篇名作。摘取几句:“而其间寿春、合肥以传淮阴,地皆平原旷野,与江淮极望,无有瑰伟幽遂之奇观。独吾郡浮渡以其胜名于三楚。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众。”这段文字是说在合肥、淮阴等江淮之间大片区域地势平坦没有山景可观,只有我们家乡安庆府浮渡山,风景名传长江南北,岩洞丘壑曲折幽深奇特,游客很多。这篇文章收录在姚鼐的《惜抱轩文集》中,古代散文选本也有,可惜《浮山志》没有收录,大有遗珠之憾了。

除桐城派三祖写下许多歌颂浮山的美景的诗文外,与清桐城派先后有影响和联系的戴名世、左光斗、方以智他们都倒过浮山,写下许多诗文。还有明代人品卑劣低贱的阮大铖也曾在浮山读书。尽管他在浮山读书很勤奋,也很艰苦,尽管他的《燕子笺》写得很好,但后人痛恨他的人品,人们在记录和整理浮山文化时,很少提及阮大铖。因版面有限,另章待叙。


(作者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特级教师)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枞阳在线尊龙凯时app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