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主办

设为尊龙凯时ag旗舰厅尊龙凯时app官网首页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李光炯与安徽公学-尊龙凯时app

时间:2012-01-13 11:31:03

  1903年至辛亥革命前,安徽省革命志士进行革命宣传的一重要手段是开办学校,从发展教育、启迪民智入手,进行宣传活动。芜湖地处水陆要冲,交通便利,革命党人由芜湖往来大江南北,络绎不绝,芜湖的安徽公学成为当时革命联络的中心之一。所以,冯自由在《革命逸史》中说:“皖人之倾向革命,实以该校为早。 ”

  为公学倾注心血

  安徽公学的创办人是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李光炯。其于1870年生于安徽枞阳县农村中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时家境清寒,l0岁时母病逝,随父李云村就读于宣城教谕任所,他虽自幼体质虚弱,但有家学渊源,且慧敏好学,青年时以文章名噪乡里。20岁左右以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旋中光绪丁酉科举人。

  时“海内文宗”吴汝纶讲学于保定莲池书院,李光炯负笈从游,深得吴汝纶器重。在北方学习期间,他目睹清廷之腐败,时事之维艰,民生之凋敝,内心十分痛苦。特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惨遭不幸,深深地震撼了李光炯的心灵,引起了他极大的愤懑。他在一首诗中写道:“独有哀鸿纷满眼,怅然悲愤浩难除。 ”

  1902年,吴汝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受命赴日本考察教育,李光炯随师东渡。在日本期间,他悉心研究日本及西欧各国强盛原因,深受启迪。他曾对友人说:“中国要想转弱为强,局部改良,搔不着痒处。于国无补,于民无益。必须推广教育,培养革命人才,积蓄力量,根除帝制,一鼓垂成。 ”回国后,他积极协助吴汝纶创办了桐城学堂,即桐城中学前身。

  1903年李光炯应聘在湖南高等学堂担任历史教习。执教期间结识了无为人卢仲农,两人意气相投,共同创办了“安徽旅湘公学”,目的是为革命培育英才,以推翻满清政府。李光炯聘黄兴、张继等人任教,并暗中支持他们从事革命活动。此时,革命志士多聚集长沙,声势颇大。在籍的国子监祭酒王先谦以黄兴、张继、周震麟、刘揆一等结党谋逆,密奏清廷。清廷诏谕湖南巡抚赵尔巽捉拿党人归案。李光炯闻讯后,挺身而出,以全家性命为质,仗义抗辩。赵尔巽素敬李光焖,遂使搜捕令缓缓而下。革命党人得以从容销毁证据,黄兴等百余人始免于难。此事发生后,旅湘公学在长沙难以立足,李光炯为了推动安徽革命、促进安徽教育,决定将校址迁到芜湖。

  公学地点先选在镜湖南岸与芜湖二街之间的米捐局巷内,如今的门牌号码为“米捐局巷六号”,系芜湖市文化局宿舍。从后门进去,尚可看到一个颇为宽敞的院落,院落里一排排陈旧的中式平房,露出当年校舍的痕迹。

  安徽公学没有固定经费,只酌收少量学费,但是开支颇大,经济拮据,李光炯为此煞费苦心,四处奔波,他凭籍吴汝纶及门子弟的资望和桐城文派的声誉,周旋于官绅之间,接受各方捐助。为了便于交接应酬,终日官衣官帽,起初有些人看不惯,不免“窃窃私议”。后来明白了其中情况,对于他的孤心苦诣,无不表示钦佩。

  为革命培养英才

  公学后迁至教场东街。以后又增设速成师范学堂,聘请留日回国的房秩五主持。安徽公学先后聘请了不少著名的革命志士来校任教或讲课,如陈独秀、陶成章、刘光汉、柏文蔚、苏曼殊、江彤侯、张伯纯、谢无量、周震麟、俞子夷、胡渭清等。其中有华兴会员,如苏曼殊、周震麟等;也有光复会员,如陶成章、刘光汉等。一时间革命党人云集芜湖,他们以讲堂为阵地,公开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指导学生阅读反清革命书刊。 1905年冬,同盟会发起人之一的吴旸谷由日本返皖,带回同盟会规章、报刊和其他宣传品,在公学师生中传播后,校内革命情绪更加高涨。这种浓郁的革命气氛,吸引了不少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来校求学,其中常恒芳、孙万乘、刘文典等人,后来均为安徽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

  安徽公学的革命活动,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两江总督端方曾准备拿办公学革命党人,预先告知芜湖道台蒯光典。蒯光典思想较为开明,且素敬李光炯,故为其向端方婉言开脱,端方才没有下令追究。 1906年秋冬间,孙中山与黄兴等制定《革命方略》,指导各地举行武装起义。长江中下游地区革命形势随之急剧发展,不少革命党人离开安徽公学,分赴各地去做策动武装起义的工作。 1906年底,皖籍革命党人孙毓筠、权道涵、段云在南京谋刺端方,一时江淮震动。安徽巡抚恩铭对芜湖的革命活动有所警觉,“欲穷治之,羽收连下”。一时侦探密布芜湖,环境十分险恶。革命党人差不多都离开了芜湖,李光炯也避往九华山。在官府的严密控制下,芜湖的革命宣传热潮中落,但安徽公学培育的革命种子已经勃发,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已经扎根于江淮大地,革命的兴起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遏制的了。

  不久,应云贵总督李经义之聘,李光炯赴云贵主持教育。李光炯在滇期间,不负众望。他上任伊始,就对该省教育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云贵各地设立师范学校,整顿师资,解聘不学无术之徒,资助杰出教师出国留学,几年间为云贵培养了大批人才,播下革命种子。辛亥革命军起,云南揭竿而起,而大功告成,与李光炯的宣传教育是分不开的。

  转型职业教育

  民国初建,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我国实行经济掠夺,农村破产,民生艰窘。李光炯痛感安徽工农业的落后,全力从事职业教育。 1912年,他将安徽公学改办为安徽实业学堂。设农、蚕、商等科(1914年该校又改为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以培养农业和商业人才;1919年又与阮仲勉等人共同筹办了芜湖私立职业学校,内设染织、机械各科,以造就工业生产的急需人才。为了办好职校,李光炯擘划经营,极费苦心,一度为募集经费,积劳成疾几至不起。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对蒋介石倒行逆施极为不满,又再度回归枞阳故里,推行以“教育不忘救国,教育面向社会”的主张。他募经费,创办宏实小学,附设图书馆、成人识字班、妇女班、农场、工厂等,推广乡村教育和职业教育。宏实学生数百成绩优异。学校周围数十里,几乎没有不识字的儿童,李光炯经常亲至该校督导,同时还不时到芜湖职业学校策划校务。其间,先是1927年南京政府几番请他去做官,继而何健、方振武等主皖,邀其出任省府委员,李光炯均予拒绝或回避。

  李光炯晚年精力专注于职业教育特别是乡村教育,常与蔡元培、陶行知、房秩五等晤面或书札往还,互相磋商,探讨教育问题。抗战初期,他写信给教育界知名人士,呼吁把学校办成抗日的阵地,要求学校须“增加军训及战地教育”内容,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植抗战力量”。受李光炯的影响,他的学生和子侄中有很多人参加革命和抗战工作。学生朱英业在抗战中被俘,就义前向西而跪(光炯这时已辗转入蜀)大声呼道:“我死不负李先生及宏实诸师长之教导,可以瞑目矣! ”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李光炯义愤填膺,力持不抗战不足以图存之论。当日寇侵略魔爪伸向长江,逼临家乡的时候,他曾欲以身殉国,后经亲友敦劝,始颠沛入蜀。 1941月4月8日李病逝于成都,享年71岁。他临终前留下遗嘱:将自己土地、股份等所有财产归其创办的孤贫儿童教养院,希望诸同仁继续自己未竟事业。

  □张卫强

稿件来源: 江淮时报
编辑: 双车道

网站介绍 | 联系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枞阳在线尊龙凯时app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