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主办

设为尊龙凯时ag旗舰厅尊龙凯时app官网首页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上码头的韩姓人家-尊龙凯时app

时间:2022-08-19 15:06:41

  欧阳松风

  西北云高拂女墙,危亭虚豁望中长。

  田间堤陌成新隰,天外山川是旧疆。

  古道入秋漫黍稷,远坡乘晚下牛羊。

  凭栏多少无言恨,不在归帆送夕阳。

  (韩琦)

  “祖宗栽下的一排排香樟,在修河边(江西修水)沐浴着唐风宋雨,向上已挺拔参天,向下深扎修河大地。枝繁叶茂一地福荫,庇佑子孙万代。走在树下,唐风还在,只是已刻进年轮,成了,我族家训。宋雨也汇入修河,成为一股碧波,日夜奔流不息。”

  往事如指间沙,风烟几许知晓。古老的枞阳的上码头,我的记忆里还印刻着那雄伟的“古枞阳”碑刻的苍茫和雄伟,还记忆着蛟台里牌坊上那铭记汉武的足迹,还记忆着射蛟台的传说,楚中祠的梵音。走过风雨尘烟,走过秦时明月汉时关的繁华,走过唐诗宋词的浪漫,走过元朝的青花明朝的莺莺歌舞。燕子笺,将枞阳带入清朝,鲁生和吴樾又将枞阳迎进了中华民族的腾飞。

  在枞阳的上码头有三条街。前街,也叫沿洲街,银洲街,或者叫河上街,河上洲。中街,也叫正街,或者叫甲里。后街,也叫二大街,或者叫塘街。在后街的街口,两边的民房以一个呐叭口的形式向外延伸着。几棵香樟树静静地立在街口,在岁月的炊烟袅袅里感受着古老枞阳的文化脉搏的跳动。走进呐叭形的街口,便走进了古枞阳那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后街的街口两边住居着几户住民,而韩姓的人家便是这几户住民中的大姓。经历风雨沧桑,韩姓人口从当初的几户发展到现在的好多户,他们的房子从当初的低矮平房演变到现在的宽敞明亮的楼房。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枞阳这可爱的小城,我们的故乡正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生活越来越好。

  在“桐城六尺巷”文化的氛围中,在桐城的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我没有找到桐城百姓家谱中的韩氏家谱的存在。而我恰恰知道桐城韩姓的存在。他们不但在桐城文化的历史的每一个节点为枞阳、乃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为枞阳都有过贡献。在桐城韩氏的家谱的众多序言里,桐城、枞阳的历史上的文化名人:何如宠,张英,张廷玉,张廷璐都曾与桐城的韩姓来往频繁,唱诗相和,文章相交。

  在后街的街口靠右边的韩姓人家,应该是明末清初为躲避太平天国的兵祸,从当年的怀潜豹峰山迁徙到枞阳的。来枞阳以后他们辗转多地,后来在枞阳的永利寺、庙巷里、蛟台里都曾留下踪迹。最后终于定居在枞阳老街的上码头后街的街口。他们的字辈延续着安庆一带的字辈:“荣明华彦云,富永万广如;尚光志希先,进修锡庆士;宗传承可久,仁厚泽长新;恒立端方品,旋敦秩序伦,祥开洪毓秀,吉聚合怀珍;瑞兆桐枝茂,昌隆复祉秦。”

  韩姓曾祖兄弟历尽艰辛,从怀潜豹峰山到枞阳,在古枞阳的大地上开枝散叶,以古老的家传铜银工艺维持着艰辛的生活。明清以来,民心思安,传统的金银加工业蓬勃兴起,韩姓兄弟以精堪的金银吹花工艺(那时还没有煤油,只能用香油,用鼻孔或者嘴通过一种吹管将香油的火温吹燃成高温冶炼金银以锻造或成形各种金银工艺)和琢刻衔钻工艺在古老的桐城赢得了美名,并将名声传向了舒州之地(即今天的安庆一带)。

  清朝乾隆年间的邓石如那时住在舒州(安庆的石塘嘴一带),曾请韩姓为其家人订制精美的金银首饰。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的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石如身材高大,胸前飘一绺长长的美髯,遇人落落,性格耿介,无所合,无款曲,无媚骨,无俗气,称得上顶天立地的一个伟男子。

  因为其祖辈出身寒微,枯老穷庐,他的一生更备尝人间的酸甜苦辣,过着“采樵贩饼饵,日以其赢以自给”的生活。他以“山人”自居,于荒江老屋中高卧,把功名两字都忘记了。为什么淡泊如此?他生活的时代,是历史上堪称盛世的“乾嘉时代”。他来到这个世界时,政局早已稳定,天下亦早已被爱新觉罗氏那双射雕射虎的手抚摩得比较熨帖了。生活随着时间的河流,日复一日地平静地流去。

  我们只知道他戴草笠,着芒履,策毛驴,浪迹天下名山大川,有如云水之间孤独的浮鸥。他的好友师荔扉曾经送他这样两句诗:“难得襟怀同雪净,也知富贵等浮云。”看淡了浮华、浮夸、浮名,也就与浮躁相去甚远。“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那种怀才不遇的牢骚他没有;“患名之不立,患年之不长”,贾逵的雄心进取他缺乏;“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李白的济世大志他也不具备。他只是归于淡,把世间万物都看得淡了,淡到自甘寂寞,远离红尘。可是,他又真正地热爱着书法,一天也舍不得丢弃。每日清晨,他研一盘满满的墨水,就着净几挥洒,必待墨水用干了才上床休息。

  邓石如因与韩姓家人相交深厚,特写一副对联相赠,并告诫韩姓家人说:“此对联只可收藏,不可作春联粘贴。”时值春节时候,千家万户红桃换旧符。韩姓家人将对联带回时没有注意,下人便将对联当春联粘贴在大门上了。春联贴好后便引来街坊众邻的围观和惊叹。是夜,便有一人前来盗取对联,恰逢外出归来的韩姓家人发现呵退偷盗之人。回家一说,这方才明白原来邓石如所说的对联只可收藏,不可作春联粘贴之意。那可是乾隆当朝的著名书法家和金石学家写的对联啊!忙叫家人揭下对联珍藏。茫茫岁月更迁,只可惜邓石如的对联终烟灭在历史的袅袅炊烟中了。

  独自一个人走在枞阳的老街,走在上码头古铜色的麻石条路上,望着那深深古巷破败的残墙灰瓦,那远古的风吹过明清的女儿墙,镂花的窗棂,麻石的窗户、窗台。风儿摇曳着古老的青苔,灰瓦缝中苍色的瓦松。风中的声音似那浩宇里传来汉武的长长的叹息。

  两千多年,那汉武的皇船曾停满枞江,今日的长河上龙舟飞郭,旌旗华盖飞扬。沿着河岸从蛟台里到达观山上,剑戟林立,盔甲威武。达观山上,汉皇搭箭弯弓,他不仅是为枞江之北,达观山之阳的人民平灭了蛟患,他还一箭射出了一个闪亮的、辉煌文明的枞阳。从那一年起,枞阳置县。

  独自一个人走在枞阳的老街,走在老上码头那深深的古巷。在中街靠近拐九弯的地方有一幢古老的民居,在沧桑的岁月里仅残存着那厚重历史的门墙。听老人说这里曾经是齐家的老屋,齐家的祖上是枞阳雨坛乡的齐之鸾,“据传齐之鸾先祖本明代开国功臣凤阳徐达之后,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达,徐达之子徐添福避祸南迁,更姓为齐。老宰相张英的祖母(张廷玉曾祖母)就是齐之鸾的小儿子齐近的女儿。明正德六年(1511年)29岁时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刑部给事中。依据《蓉川公年谱》和《复姓疏》,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元末迁居桐城,明初占籍县市乡,一百多年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安徽桐城县城太平坊之旧第。”也许齐之鸾当年曾住过这里。听韩奶奶回忆着过去,在靠近齐家大屋的旁边,大约是明未清初以后,韩氏有兄弟七人从练潭镇的罗岭顺着练潭河迁徙到枞阳的老街上,在上码头齐家大屋的旁边置业定居。

  祖屋有多大我们寻找不到了,祖屋里的厅堂楼阁我们也无从知晓。祖屋里的天井、跨院、池塘、大厅、回廊和月洞门也仅仅是我们梦中的甜蜜向往。听韩奶奶说:“那时我才二十多岁,嫁过来的时候奶奶还健在。当时奶奶己经八十多岁了。现在我都九十多岁了,听我奶奶说当时家里的祖屋很大很大,奶奶的爹爹的老一辈是做手工生意的,家里开了公司,有作坊和店面专门经营扣子的制造和销售。”

  那年枞阳的小城,枞川河的水清澈而温柔。在枞川河的两岸,密密的杨柳林绵延而漫长。河水轻轻地流淌着,从远山的深处,一叶帆船在朝阳里从天际的帆影渐行渐近。船在古老的上码头靠岸,对岸正是枞川夜雨的芦苇荡。船停稳时,从船上走下一行男女,韩氏七兄弟带着家人踏上了古老枞阳的土地,走向上码头古铜色麻石条路的深巷。

  从韩家老屋的后门走出,一泓清清的池塘如明月,又似铜镜静静地映入眼帘。池塘的沿岸垂柳婆娑,各种树木和花卉清芬地间杂在垂柳的树影里。岸边青砖灰瓦白墙,仿佛是古老徽州的迁徙,又仿佛世外桃源的喧染。耳畔有庙宇里的诵经声和木鱼的轻响,心间有沁人心脾的梵香的宁静升华。

  古老的街巷,古铜色的麻石条路,街巷的两旁是用木板排起的门户。一排排古老的店铺楼阁飞檐,灯笼、酒旗,各种经营的牌匾横在门眉,旗幡高高地挑在檐角,街上车水马龙。韩氏七兄弟的店铺正是繁华的地方,那前店铺后厢房的老屋,那扣子加工的后院厢房。洁白的扣子如粒粒晶莹的珍珠,在韩氏七兄弟和家人的手里轻盈地旋转。打眼,磨光,成型,然后从古老的枞阳上码头通过船运流向周边的县乡。

  就这样,他们在枞阳这片古老的上码头繁衍和生息着。枞川河的水滋润养育着他们,也滋润养育着他们赖以为生的河蚌。那孕育晶莹珍珠的河蚌不仅奉献着最美的珍珠,以及它们鲜美的蚌肉,还有它们的蚌壳。用那洁白的蚌壳打磨出的美丽的装饰品和晶莹的扣子点缀着人们灿烂明媚的生活文化。

  一年又一年,岁月的长河轻轻地流淌着,在清朝的最后的岁月里,沿着枞川河向长江的流水在奔向长江的时候经过一座绿色的小山。这座山叫白鹤峰,她亭亭地立在长江的北岸,枞川河水流向长江的地方。莲花湖美丽的明媚在她的山脚旁。

  在白鹤峰上有一座文昌阁,那曾经的飞檐风铃的铃音还久久地响在老枞阳人的记忆里。“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知县吕荣与县民捐银在枞阳镇(今枞阳县血防站址)文昌阁旁建阴骘亭,名白鹤峰文社。道光三年(1823),知县廖大闻以邑人捐银添置门窗,改名白鹤峰书院。每年二月,择期开课,每月有课期,聘马一斋主讲。咸丰三年(1853)兵毁。同治七年(1868)重建。”那年那月,每一天的清晨都能看见一个瘦弱的身影走在老上码头去往白鹤峰的田间小路上。傍晚的夕阳西下的霞光里,那清瘦的身影又匆匆地从白鹤峰回家。下雨的时候,那雨中会撑一把旧的油纸伞。

  有一个叫韩子良的名字,那遥远的韩氏七兄弟在枞阳上码头的岁月里,从经商的世界里不忘祖上的书香文化。他就是在后来被聘为白鹤峰书院的校长,他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执教鞭于勤勉,著知识以教化。在他的晚年,仍在枞阳的上码头的后街口以私塾的形式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

  听韩奶奶讲着过去,望着门前的香樟树在四月里开满芬芳的花儿,我向往着遥远的神话。当年,那八仙之中的韩湘子在修水之滨栽下的香樟树,那遗留的十八棵古香樟依然在千年的风雨里蔓延生长,开枝散叶。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枞阳在线尊龙凯时app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