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主办

设为尊龙凯时ag旗舰厅尊龙凯时app官网首页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太平军枞阳“东乡借道”究竟借的哪条道-尊龙凯时app

时间:2022-09-26 15:58:05

  周海

  “东乡借道”是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以“借道”为名从枞阳东乡(清代枞阳系桐城县的东乡、南乡,下同)过境的军事行动,也是枞阳地方史、周章左王等家族史上的著名事件。桐城旧称“七省通衢”,是重镇安庆的北门户。“东乡借道”大体是太平军在天京(南京)至桐城之间的军事机动,但所借之道究竟何指,民间说法不一。笔者查证了《太平天国史料汇编》(十卷本,罗尔纲、王庆成主编)、《清史稿》(赵尔巽等撰)、康熙《桐城县志》、道光续修《桐城县志》及鹞石周氏族谱、左宕左氏族谱、山边章氏族谱、凤凰周氏族谱等相关史料,试图厘清这一史实,并为日后还“东乡借道”事件以本来面目奠定基础。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之后,同年攻陷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以宜城为粮道和长江西边的重要屏障。同时驻扎沿江一线的太平军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咸丰六年(1856年6月),太平天国发生了内讧: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谮上,北王韦昌辉奉洪秀全密令杀东王,北王因滥杀激众怒(杀死东王及其亲眷、随从二万多人)被洪秀全处死。

  翼王石达开受命主持政局,旋被洪秀全猜忌,愤而率精锐部队离京出走,转战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因孤军无援,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一带被清军剿灭。

  天京事变大伤太平天国元气,形势急转直下。清军频频发动反攻,安徽各县多为清军收复,秦定三等攻下舒城,进逼安庆。幸而此时,长期征战中涌现出两位军事才能杰出的青年将领:成天豫陈玉成(时年19岁)、春官又副丞相李秀成(时年33岁)。李秀成率军挡住清军进路,同时求援驻宁国府(今宣城)的成天豫陈玉成。咸丰七年(1857年1月),陈玉成率军至枞阳镇(时属桐城县南乡),与李秀成举行第一次枞阳会议,商定统一指挥,协调行动,“把守桐城、保固安省(即安庆)”。会后,陈、李协作取得桐城大捷,连克舒城、六安,与皖北捻军会师。安庆得以解围。

  陈玉成屯军桐城、潜山、太湖一带(屏固安庆、九江),李秀成屯军六安、霍山并联络捻军,巩固皖北边防。咸丰八年(1858年7月),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将领在枞阳镇城北的望龙庵举行第二次军事会议。会后,陈玉成、李世贤北取庐州,南下滁州乌衣。咸丰十年(1860年5月),陈、李部合力二破清军的江南大营。又联合西上,取得三河大捷,迫使清军从安庆撤围。湘军悍将李续宾在三河战役中战败自杀,副将曾国华(曾国潘六弟)阵亡。陈玉成、李秀成因战功被洪秀全封为英王、忠王,成为太平天国后期的中流砥柱。

  但是,天京事变致使全军人心不稳,领导人洪秀全在政治上昏庸、生活上骄奢淫逸,对英王、忠王用而见疑,诸王之间也有内部矛盾。太平军后期面对的又是曾国潘、左宗棠、胡林翼这样的治世能臣、征伐悍将,几场胜仗虽能避免太平天国的一时奔溃,仍不能遏制其日益分崩离析的局面。

  安庆城是太平军长江以西的重要屏障,失安庆城,天京就是一座孤城。而桐城又是安庆城的北门户,“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南乡枞阳镇西濒菱湖,安庆城守军粮饷由枞阳经菱湖转输入安庆城,故而守安庆必先守桐城。自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咸丰十年初(1860年2月),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共10万余人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等地安营扎寨。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号称20万大军设营于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咸丰十一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

  “东乡借道”时间节点大致为咸丰三年至咸丰十年之间,即太平军定都天京至枞阳会议前后。《太平天国史料汇编》记载:“咸丰三年秋八月,巡抚蒋文庆颁示各邑宗练乡团。”太平军在前期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占沿江各大城市。因八旗军、绿营军不堪大用,清政府在安徽各地组建民团,企图凭藉民间力量牵制太平军。江南大营首次被击破之后,清政府调整军事策略,启用、重用曾国潘及其湘军。咸丰十一年(1861年9月),安庆、桐城相继被湘军曾国荃部攻陷(三年之后天京陷落),太平军也就没有借道东乡的前提和必要了。

  太平军有过多次以“借道”为名过境东乡的军事行动。大军所到之处需军饷、粮草,安徽境内经战火多年,四处破败不堪,粮饷补给十分困难。综合几种史料,太平军的军纪是相当成问题的。名为借道、过境,实为杀掠。桐城东乡人世代习武,民尚意气,一直坚决拒绝太平军的借道要求,太平军人马一到东乡便屡屡受损,积怨颇深。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军四路人马合围东乡横埠、左岗、周潭一带,东乡民团虽有章冠鳌、周小年这样的名拳师,岂能与作战经验丰富的太平军野战部队相抗衡。此役东乡民团受大创,东乡名拳师悉数阵亡。族谱记载阵亡221人,传说实际阵亡近千人。事后,东乡民团负责人权衡利弊得失,通过伪职缴纳赎金将被俘团练保回。东乡民团默许太平军从东乡借道过境,条件是太平军约束部下、不得扰民。

  那么,“东乡借道”究竟借周潭的哪条道?那条小路如此便捷,使得太平军一定要从民风彪悍的东乡过境呢?

  《太平天国史料汇编》中的《风鹤实录》记载:“咸丰六年,贼自无为至桐,以周家潭为便道,初一日自午至暮,接队而来,欲宿山边,以分其众。……焚山边,章氏阵亡者七人。”从记载情况看,咸丰六年(1856年)的这次“东乡借道”,山边(今周潭镇大山村)不仅房屋被烧,且有人员伤亡。这次借道是太平军沿陆路从无为向上游桐城、安庆方向机动,此时正是安庆、桐城攻守呈胶着状态之时,清军先败安庆,再败桐城,时间节点比较吻合。作者胡潜甫是咸丰三年驻守在桐城的管带(清代军职,约为现在的营级军官),《风鹤实录》相当于战争回忆录,基本史实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这条便道,就是位于今铜陵市周潭镇施湾村的古楼山栈道。栈道建于清代前期,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无为一位富商的千金嫁到周潭施湾村,巍峨的古楼山横亘在周潭无为之间。每次回娘家,新媳妇免不了山路的长途跋涉之苦(周潭与无为之间是烟波浩渺的枫沙湖,也可经枫沙湖渡湖至对岸无为土桥,但舟楫往来多有不便)。富商心痛女儿,出资修了这条起自施湾准提庵、经古楼山山脊至无为昆山的麻石条栈道。

  但笔者认为,这条栈道更有可能是无为商户修建的商道。周、吴、谢、陆、汪、左、邓等东乡大姓自元末陆续迁入周潭一带,明代周潭集镇已成雏形。清代康乾年间商贾云集,周潭老街、枕流古刹、大王庙、关帝庙及定成寺均为康乾年间建筑,山区的柴薪、竹编工艺品、枫沙湖里的水产及无为的稻米集中在老街交易。这条栈道类于徽杭古道,是资金实力雄厚的无为商户因水路运输不便而修建的山路货物运输通道。

  “桐城居深山之中,地方百馀里,一面滨江,而群山环之,山连亘千馀里。与楚之蕲黄,豫之光固,以及江淮间诸州县,壤地相接,犬牙错处,虽山川阻深,而人民之所走集,皆为四达之衢。”(《戴名世集》)驻扎长江北线的太平军,走陆路向上游的安庆、桐城方向机动,或者从安庆、桐城沿陆路回防天京,经靠近长江北岸的周潭借道经济、高效,符合部队机动的原理和常识。此外,太平军“借道东乡”所借之道未必就是某一条便道。例如,太平军自古楼山栈道进入周潭境内,再向西北经黄柏岭山道入庐江可抵桐城县境。“黄柏岭山道”也可以说是太平军所借东乡之道。

  但是,无为是天京江北门户,是太平军水营的江防重点区域,土桥古渡口也很可能是太平军水陆协调配合的军事要塞。从军事必要性、重要性及借道频率上,“东乡借道”最核心的无疑是周潭镇施湾村的古楼山栈道。

  长年战火使“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的桐城派故里遭受空前浩劫,民生凋敝,人口剧减竟达90%!桐城县人口在咸丰元年(1851年)编审多达“户三十二万一千九百五十一户,口三百一万七百六十一口”,但是到同治八年(1869年)仅有“户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五户,口三十五万五千八百四十三口”(同治《桐城县志》,王国均纂修)。曾国藩在奏稿中称:“自安庆至宿、毫千余里,人民失业,四庐荡然。”东乡同样饱受兵燹之痛,至今余音不绝。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楼山栈道仍静静地卧在大山深处。它在沉默中等待,等待我们揭开沉睡已久的往事。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枞阳在线尊龙凯时app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