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主办

设为尊龙凯时ag旗舰厅尊龙凯时app官网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人文 >

“文章之府”枞阳又出“精神大餐”-尊龙凯时app

时间:2023-01-29 16:18:06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疏利民老师给我寄来刚刚出炉的由枞阳文联主席章宪法老师主编的“枞阳文学精品丛书”第四辑,一套9本,本本飘着墨香。我捧在手中,欢喜之情油然而生。

  我的家乡枞阳素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美誉,历来文风昌盛,名家辈出,而且一直绵延不断,大有发扬光大之势。我在枞阳长大,工作后定居合肥,我对家乡一直充满着深厚的情感,这常常让我感到无比自豪,而且在成长的路上充满着自信。

  利民老师告诉我,前后十来年时间里,“枞阳文学精品丛书”已经出了四辑,共有数十本文学作品问世了,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叹!很惭愧,前三辑作品我未曾有缘一一拜读,但这摆在我案头的第四辑9本作品,我是很有幸地先睹为快了。尤其是,我前期还参与了《浮山文选》《花开枞阳》与《一帘山色白云岩》这三本散文集的编校工作,可以说,我是逐句逐字看的,连一个标点也没放过,另外6本近日也是认真拜读了。

  这套文集相当厚重,包括6本散文集,2本诗集和1本古籍校注。自古有云:“文为人表,礼是身基。诗礼传家,文章华国。”“枞阳文学精品丛书”的诞生,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阅读兴趣的各类读者精神建设的需求,对提升枞阳整体形象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宏观上看,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枞川文学风采;微观上看,可以推动全民阅读风尚,营造浓厚书香氛围。可谓是善莫大焉,说是枞阳文学界一件可喜可贺的盛事,一点也不为过。

  我是20世纪90年代初在枞阳浮山中学读高中的,对家乡的浮山情有独钟。在编校谢思球老师主编的《浮山文选》中,我拜读了精选出来的数十位老师的关于“浮山”的作品,再一次对浮山的景致与人文以及母校浮山中学做了深度的神游。离开浮山之后的二三十年间,我很少回到那里,但作品中的一峰一石、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物一情,我一点也不陌生,而且总能心领神会,感同身受。当利民老师嘱我添一篇关于“浮山”的作品时,我欣然提交了短文《浮中往事》,这也算是我对浮山情感的一个表达吧。

  枞阳乃鱼米之乡,每年春季,油菜花漫山遍野。我特别喜欢油菜花,记忆中,油菜花开的时候,家乡的小村庄一个个都被油菜花包围起来了,满眼都是金黄色的,相比之下,门前屋后星星点点的桃红杏白,却显得那么的苍白。在我看来,油菜花并不高贵,也不矜持,相反,它们特别大方,特别亲民,在哪里都能开放,成片成片的,站得笔直笔直的,到了季节,便无论晴天雨天,江南江北,顺着自己的性子,毫无顾忌地开着。这难道不像是枞阳人的性格与风骨吗?2019年,枞阳县举办了首届油菜花推广周,县文联还同步举办了油菜花主题美文大赛,谢思球老师很是用心,将大赛优秀作品汇编成集,取名《花开枞阳》,真是恰到好处!无论是选题,还是创意,还是作品质量,都让人称赞。编校时我还后悔呢,我怎么未知信息没有参赛呢?

  真实是作品的生命,齐永平老师的散文集《一帘山色白云岩》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他写白梅,写白云岩,写白云岩上的云和雨,都是真实的;他写枞阳的米粑、生腐、毛蟹、糕点、锅巴团,哪见一个虚字?他写放牛、双抢、打连枷、舞狮子、斗腿脖子,他写猪贩子,写老篾匠,等等,简直是写活了!一本散文集,真真切切地散发着枞阳的烟火味与人情味,实在难得。

  我一直想出一本《我的村庄》的散文集,最近两年也陆续写了几十篇相关的小文章,我想所有出生乡土、爱好文学的人都有这个想法吧。陶善才和钱新华两位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陶善才散文集《白荡湖边我的家》,无论是通过“苦乐童年”与“人性世态”写白荡湖边的人和事,还是通过“族史寻踪”与“湖畔沧桑”披露在白荡湖边进行的田野调查,都是抱着一颗平常而理性的心在创作的,作品冷静客观,娓娓道来,不仅让人慰藉了乡愁,而且引人深思。钱新华《麦园走笔》写故乡的人物、景致、美食、风情与习俗,驾轻就熟,情真意切,把枞川大地写活了,那些朴实的文字见证着岁月,清晰着记忆,点燃了游子们的乡愁,呵护着他们的家乡情结与精神家园。

  我老家在枞阳麒麟镇,与桐城市的孔城镇连成一片,区域位置上算是枞阳的西乡吧,浮山中学毕业后我就一直在省城合肥读书与工作,所以我对枞阳西乡以外的故土并不熟悉,包括枞阳县城以及地理学概念上的东乡、南乡和北乡,当然未必有这样严谨的区域划分。周巨龙老师的散文集《侠义东乡》,乍一看,有武侠小说的味道,实际上是一本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内容相当丰富的历史人文散文集。看其《东乡风骨》《东乡流韵》《东乡烽火》《东乡考据》里的一系列作品,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东乡,一个我从未知的东乡,一个令人血脉偾张的东乡。枞阳东乡地标文化意义上的道义、仁义、忠义、侠义,作品中随处可见。我想,我这个孤陋寡闻的枞阳西乡客,真得找时间好好去实地调查学习,补上这一课,往后才敢说是“枞阳人”。

  我高中毕业前,只买过3本课外读物,一本是《新华字典》,一本是《成语小词典》,另外一本是汪国真的诗集《年轻的风》(1990年10月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显然,大学之前我只读过一本文学作品,这本文学作品便是诗集。很多人在青少年时期有过成为诗人的梦想,我也是。那些年,我将《年轻的风》一首首地背下来,反复地背,背得热血沸腾,简直太喜欢了,以至于很多诗句到今天依然能清晰地背得:“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也许,我所能给予你的/只有一颗/饱经沧桑的心/和满脸风霜”“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宝贵的是自由”……可以说,这些诗对我后来的生活乃至生命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惜的是,后来我没有成为诗人,也没有写过诗,甚至很少读诗。近日拜读了刘檀风老师的诗集《岱鳌的雪》和周八一老师的诗集《枞阳诗香》,囿于有限的鉴赏水平,我似懂非懂,但在这些作品中,我依然能感受到家乡地域无比厚重的文化沉淀,感受到诗歌的清香、温情与无穷的魅力,感受到诗人永不磨灭的梦想和那些永远只能和自己说的悄悄话。

  拜读章宪法老师的古籍校注《<家园记>校注》之前,我是没有读过清代桐城人方江的著述《家园记》的。《家园记》是十分珍贵的太平天国史料之一,而《<家园记>校注》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地理位置等进行了详细的校正与注释,这不仅大大方便了我们普通大众阅读这本古籍,而且也必将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和安庆、桐城、枞阳等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我觉得,“枞阳文学精品丛书”第四辑以及前三辑的出版发行,是枞阳的幸事,是枞阳人的幸事,也是枞阳出门在外游子们的幸事。敏锐的章宪法主编和热心的疏利民编辑助力一大批枞阳籍作家将这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孕育、创作、打磨出来,可谓是费尽心血,我衷心地希望能扩大宣传,辐射影响,最大程度地发挥这几套丛书的价值,让它们成为更多人的精神大餐,让更多的人从中汲取生活与生命的营养。同时我也期望,有更多的人来书写枞阳,关注枞阳,传播枞阳;有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将枞阳“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文化招牌擦得更亮。

   【作者简介】

  苏长兵,安徽枞阳人,现居合肥。旅游管理硕士,高级讲师,安徽省“教坛之星”。曾任安徽华夏旅游学校副校长、合肥艺术中学执行校长、安徽莲邦安老基金会理事长,现就职于安徽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金会。著有语言文字研究专著《正说成语》。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枞阳在线尊龙凯时app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