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主办

设为尊龙凯时ag旗舰厅尊龙凯时app官网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人文 >

枞阳老物件:饼印-尊龙凯时app

时间:2023-01-30 14:17:15

  钱新华

  饼印,是啥玩意?这对现代人来说,知道的恐怕并不多。其实这是一些地方对月饼模子的一种俗称。很早以前,古人做月饼时,是以手为模,这恰似现代人农历三月三、七月半做粑。后来为了讲究工效与造型好看,才有了木模这个做饼神器。

  有业内人士透露,制作饼印的木料多为果树,如杏木、梨木、枣木、柿木、桃木等,少数还有用桂木和红木的。之所以选用果树做木料,一是果树木料不仅无异味,还有淡淡的果香味;二是果树木质好,便于雕刻且坚固耐用。

  饼印的形状多为圆形、方形、菱形,根据各地喜好,亦有特殊的形状,比如:月牙形、桃形、鱼形和元宝形,这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福有关。圆形,象征团圆、美满和幸福;方形,象征光明正大、坦荡做人;菱形,象征着富有;鱼形,象征着年年有余;元宝形,则表示招财进宝……由于木质饼印材料须放置时间较长、等干透了,才不会变形。如今的木质饼印已不多见,逐渐被塑料饼印替代。但无论怎么变,没有饼印也就没有今天的广式、苏式、京式、滇式月饼。

  从一块木头到各式花纹的饼印成型,需要经过选料、刨木、打磨、绘图、凿牙、铲底、雕花等多道工序,就算是手艺十分娴熟的匠人,也得忙活半天,才能制作一枚。饼印工艺如此精细、讲究,堪称是一独门艺术品。

  我手里存有饼印两枚,为曾祖父所置。到了我上初中的孙子这一代,这饼印已见证了我家六代人的繁衍生息与时代的变迁。成家立业于晚清时的曾祖,当年就在古老的石矶头小镇上街口,开了一爿不大的茶馆,并兼营早点、住宿。不过曾祖很少用它来制饼,大都是当做“粑印”在用,只有到了中秋节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饼印”。其实在故乡人嘴里,并没有“饼印”一说,只有月饼模子称谓,或干脆叫月饼“托子”。

  石矶头这座江边小镇,虽说不上怎么繁荣,但有襟江怀湖气势。小镇每日都是在早晨那段最热闹时光中醒来。等日头把露水烘干,光滑如镜的青石板街面上,偶尔看到只是稀稀拉拉的人影在晃动。

  茶馆,一向是爱茶者的乐园,亦是人们休闲、消遣和交际的场所,其历史十分悠久。有文献说,两晋时已有了茶馆。这品茗场所确实是个好去处,因地域文化不同,有多种称谓。茶馆的称呼多见于长江流域,两广多称为茶楼,京津冀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等雅俗共赏类的称谓。

  来曾祖茶馆歇息的,除了部分南来北往的客商、小贩之类的生意人,主要还是当地十里八村的乡绅,以及手里有几个闲钱的闲事佬。当然也有出蛮力、喝大碗茶、“牛饮”似的庄稼人。祖父曾经给我说过这样的故事:有个家离石矶头十几里地的许姓汉子,迫于生计,常常是挑着一大担柴火,五更天就出门,沿着弯弯绕绕的阡陌路,一路上,嘴里鼻孔里如铁匠铺里风箱,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等赶到了石矶头市场,早已人困马乏,待柴火卖掉,换点生活必须品后,攥着剩下的几文钱,喳喳呼呼的来到曾祖茶馆,屁股在长条凳子上还没坐稳,便学着绅士们的模样,对正在忙碌的曾祖母使唤道:老板娘喂,快快、快,给我来一碗好茶,外加一碟点心!曾祖母早已看出他那一副饥渴难耐的样子,便颠着一双金莲似的小脚,笑指桌上那把枣红色紫砂壶招呼他:好嘞,你哥哥先口茶噢,点心正在锅里烧……我想,“三个铜钱上茶馆——翘首架脚的”这一俚语,是不是出自那个年代?

  如今,曾祖当年经营的这老茶馆,虽说是几度易主,然而依旧活在当下。现在的店主老许为附近展望村里人,从他口里得知,与我是同年翁。这个中秋节早晨,我为了在他店里买了两盒米粉饺子,因人多,让我足足等候了10多分钟。店内几张桌子更是坐无虚席。除了夫妇俩在忙碌,在招呼客人,还雇佣了两位年纪在60左右的大妈作帮手。几口灶台,底气十足地吐着旺火,锅口、蒸笼屉里溜出的烟雾,裹挟着一阵阵诱人的香气,径直往赶集人群鼻孔里钻,将这“百年老字号”文化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刻,我的内心深处,不知道为啥有了种莫名的欣慰与感叹!

  喝茶聊天、吃早点、谈生意,是旧时光里乡下人的一种慢生活,也是旧时光乡间小镇一道多年不变的风景。这风景与农历节气、传统节日,似乎是藤蔓与瓜儿的关系,常言道:种田的望八月,开店的望腊月。因八月是农人收获的季节,也是农家一年的希望所在,而腊月则是千家万户集中消费的旺季,更是商家招财进宝的日子。旧时,过中秋节,那怕是再贫穷的人家,都会想方设法弄点月饼回家,让一家老小有种仪式感和归属感。“中秋”一词,正式成为节日并开始盛行,据说是在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光义将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而南宋《梦梁录》中记载得更明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从此,这个传统的日子便牢牢印在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月饼有文字可考的,是在南宋有个叫吴自枚《梦粱录》里第一次出现了“月饼”这两个字。而民间八月十五流行吃月饼是在明代;到了清代,中秋节吃月饼已成为大家共认的习俗,并代代相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饼印可追溯的历史最迟不会晚于宋朝,甚至更早。

  记得以前,民间有家庭巧妇,不用饼印也可仿制出月饼,凭的全是经验和感觉,比如我祖母就曾用铁锅仿制月饼。她烙出的带有芝麻香气的月饼,是我儿时最难忘的一种美食。那时,物质匮乏,但逢中秋节,一家人总是围坐在一起,望着澄明如水的月光,吃着自制的月饼,一种幸福与满足感,如皎洁、唯美的月光铺满了面前的世界。

  时下,人口流动性大,加上疫情防控常态化,中秋节假期短,人们聚少离多,大多只能靠月圆来寄托那一缕相思了。无论岁月将我们带到那里,用饼印制作月饼这一古老的制作方式不会退出人们的视线。君不见,走进城里一些上规模的超市,那货架上摆放的广式、京式和苏式月饼,无不彰显着饼印这一古老而独特的饼文化仍在传承。

  又是一年中秋节,当我再次翻出那两枚早已失去了光泽的饼印,触摸之处,感觉依然不减油香浸染过的纹理,质地温润。饼模为圆形,有三重圆形由内往外扩展,犹如平静的水面落下一粒石子,一圈圈涟漪向远方延伸,大有追梦逐福的愿景。刀功老道,层次分明,连体圆润,一气呵成,力度、巧劲和审美,独具匠心,彰显了民间高超的雕刻艺术,亦洞见出先人们那种追求月圆人团圆的朴素人文情怀。

  先人早已远去,而我手里的这两枚饼印,仍在传承着老祖宗那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的家风。小小饼印,足够见证了广袤无垠的枞水之阳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百年生活变迁,也见证了无数人的团圆和离别。每逢中秋,睹物思情,冥冥之中,仿佛就是在与先人面对面地对话,一股追思先人之情就会自然而然在心中腾起。这或许也可以看作,是人们收藏、珍惜老物件的一种割不断的情结吧。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枞阳在线尊龙凯时app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