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主办

设为尊龙凯时ag旗舰厅尊龙凯时app官网首页

尊龙凯时app-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难忘家乡七月半-尊龙凯时app

时间:2022-08-12 15:10:14

  唐燕登

  农历七月十五,家乡人称之为“七月半”,试着百度了一下:七月半又称中元节,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七月半俗称鬼节,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共同成为中国传统的祭祀大节。

  其实在过去,乡亲们根本不知道七月半有那么多称谓,只是小时候隐隐约约地听父辈们讲过,七月半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家乡人称之为请“夜菩萨”。

  “七月半”尽管是个鬼节,但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在当时所有的节日当中,七月半的节日气氛仅次于春节。由于当时温饱问题还未解决,所以家乡人很少过节,能够避免的节日尽量避免,不能避免的节日尽量节省。

  中秋节基本上不过,重阳节常常被人们遗忘了,偶有个别细心的人们也只是在重阳节那天看着日历发出“过了重阳无时节,不是风就是雪”的慨叹,至于“重阳登高”的习俗,也只是上小学后从书本中才知晓的;在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也只是用新麦磨制的面粉擀一餐“面汤(一种宽形的手擀面)”解解馋,再到河边的湿地里掰几根蒲草,到旱地里弄几根艾草插在门眉上避避邪而已。

  清明、冬至家乡人尽管也祭祀,但祭品都是采购的,唯独“七月半”或许由于时令的原因,不少祭祀用品能够就地取材,所以在人们置办祭品的忙碌中,节日气氛也就浓厚了起来。由于七月半恰恰处在“双抢”的农忙结束之后,此时,早稻刚刚归仓,新米正值上市,家乡人适逢一年中短暂的“温饱期”,加上经过了闷热而又烦躁的夏日之后,到了七月半,天气也渐渐地放凉了,人们心情普遍好转,正好可以过过节了。此时暑假还未过完,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们也从帮助大人们置办祭品中享受着无上的欢乐。

  到了七月半前后,春季开始饲养的小鸡苗已渐渐长大,仔公鸡已经“开叫(祭品不用母鸡,不开叫的公鸡也不能做祭品)”了,宰杀后正好“做碗”;春季在集体鱼塘里放养的“家鱼”苗也渐渐长大,此时即使最小的也有筷子长,做“磕头鱼”正合适;再到“肉店”里称斤把肥猪肉“做碗”,祭品中的“三荤”也就齐备啦!

  考虑到夏季高温,鱼起水早了,肉质不新鲜,“捞塘鱼”一般集中在七月十四,最迟不超过七月十五日上午。

  村子里“捞塘鱼”时,我们常会自告奋勇地去帮忙:十几丈长的鱼网下部均匀地吊上小石头,鱼网靠近塘埂两端各自绑上一根锄头,两端各由八、九个人牵着网纲平行地从鱼塘的一端向另一端移动,当鱼网行到鱼塘中间时,那被惊动的鱼儿在水面上方穿梭跳跃时宛若密集的雨点,随之,两岸会不约而同地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号子声。

  鱼网靠岸时,为防止鱼儿逃脱,鱼网两端的人自觉分工:一部分人负责将网纲高高举起,另一部分人在收网脚的同时,负责将网脚用脚用力往下踩,尽量让网脚贴着塘底淤泥行进,否则,一部分鱼跳过了网纲,另一部分鱼会从网脚底下溜走的,最终将一无所获。捕捞结束之后,一般每户都能分到两、三条飞鲢,也有捕获胖头的惊喜,偶尔也能捕获隔年放养的大鱼,这可就让乡亲们伤透脑筋了,一、两条哪够分?大卸八块吧又费事,只好忍痛割爱充当“网租”送人了。

  到了七月半那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撵得鸡儿满堂转。此时,我们常常会帮着大人们抓鸡:先在堂屋里撒一把稻米,等鸡儿进屋后悄悄地关好大门,母亲告诉我们:专逮那只颜色最鲜艳的长得最雄壮的高脚公鸡!于是一家人将鸡撵得满堂转,在鸡儿们的“咯咯咯”的求救声中,长得高大、鲜艳的高脚公鸡终于被我们抱在怀中了。

  偶尔也有逮错鸡的时候,只要是“开叫”的公鸡就行,母亲说,将错就错吧,或许是菩萨们早就看中它了。杀鸡时,我们常常帮着捉鸡腿,动刀前,母亲常常用菜刀先在地上划个“x”,然后口中念念有词:“鸡儿鸡儿你别怪,你是阳间一碗菜……”动刀后又告诉我们,必须将鸡腿抬高,否则,鸡血就少。

  买猪肉时,大人们常常差我们去跑腿。当时的各家肉店常常在自家门前的大树顶上绑一只竹竿,竹竿上再倒着绑一只扫帚,让扫帚高高地悬于树冠之上,俗称“望子”。大人们事先常常嘱咐我们:先看看“望子”,如果“望子”倒下了或者不见了,就意味着案上的肉已经卖光了,应该另寻别处了,否则就得多跑冤枉路的。倘若我们买回来的是瘦肉或者带有骨头,常常会挨批的,因为家里做菜正缺油呢,况且家乡也从来没有用瘦肉、用骨头做祭品这样的习俗呀。

  七月十五日下午,家乡人开始准备“纸钱”了。在儿时的家乡枞阳,老家人烧纸钱祭祀之前,常常拿着一个叫“纸铳子”的铁器在大裱纸上铳出一个个铜钱模样的印记,俗称“打纸”。

  “纸铳子”是圆柱形的生铜器工具,呈黑褐色,大约五寸长,比香樵略粗,前端开口处镶有铜钱符号。一般每村只有一个,东家铳完纸钱后再轮到西家。

  “打纸”者必须是家里的男丁,小伙子最佳。先在地上撒一些草木灰,将一沓大裱纸叠整齐后平铺于草木灰上,有些讲究的人为了显示对祖宗、对神灵的尊敬,“打纸”者常常双膝跪地,将“纸铳子”前端垂直着地,左手按住“纸铳子”中间部分,右手拿一个担水用的木质水桶钩子猛击“纸铳子”的后部,很快地,“大裱纸”上就会留下一个铜钱模样的印记。这样,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地挨个扣击下去。每一沓大裱纸只需铳击表面上的一张,不久,一沓漂亮的纸钱就做成了。

  “打纸”工序完成后,为了便于纸钱尽快地燃尽,烧纸前还得“擤纸”:双手拿着一沓铳过了的纸钱,两只大拇指平行地抵着纸钱的一面,每只手的另外四个手指平行地抵着纸钱的另一面,两只手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扭动着纸钱,节奏均匀,一分钟后,一沓纸钱就被弄得像一把鹅毛扇了。

  傍晚,大人们沐浴更衣之后,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挑着祭品,拧着香纸爆竹,一家人来到山岗上的开阔地带开始请“夜菩萨”了。摆祭品时,父亲常常告诉我们:猪肉放正中间,鸡、鱼必须分两旁,鸡喻意为凤,鱼喻意为龙。烧纸之前,父亲又嘱咐我们:“夜菩萨”多,应该将纸钱分成多份,以免闹起纷争。

  而我们此时最感兴趣的是,捡起一个个未开炸的爆竹丢入纸灰中,双手捂起耳朵,听那“叭叭”声响。此时,晚霞在天,一队队、一簇簇祭祀的人们在山岗上弄得香烟袅绕,那燃烧着的一堆堆纸钱宛若一堆堆篝火一般将山岗照得一片火红,与天边的晚霞相辉映,加上方圆几公里的山岗上万炮竞发,构成了一幅绝妙的乡村秋色图。

  晚饭时,在习习凉风中,大竹床上摆着“三荤三素”,此时顾不了父母还未就餐,我们就埋头大快朵颐了起来,餐桌上还摆有刚刚上市的毛豆米以及未罢市的满满一大盆子冬瓜,在那食不果腹的年月里,确实让我们饱尝了一次盛宴。

  离开家乡已经多年了,又到“七月半”了,儿时家乡过“七月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只是在结束这篇文章之后,于大汗淋漓之中,我又忆及儿时乡亲们在“七月半”那天常常说过的一句话:过了七月半(天气)分早晚了。

  此刻,我伫立窗前,遥望着家乡的方向,我情不自禁地问道:如今,家乡的人们仍然还在为七月半忙碌着?不知都市这酷热流火的暑气何时能够消退?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尊龙凯时ag旗舰厅官网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枞阳在线尊龙凯时app的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

"));
网站地图